新闻中心 - 媒体报道

返回列表

消毒灭菌指南

2021-12-28 浏览 1169

一、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


     (一)消毒: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,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。-消毒剂: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。 灭菌: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。-灭菌剂:可杀灭一切微生物(包括细菌芽孢)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。

     (二)抗菌: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。抑菌: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干扰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

     (三)化学指示物: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一杀菌因子的敏感性,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,以指示杀菌因子的强度(或浓度)和作用时间是否符合消毒或灭菌处理要求的制品。
    

     生物指示物:将其当载体染以一定量的特定微生物,用于指示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。

    暴露时间:消毒或灭菌物品受到消毒因子作用的时间。又称作用时间或处理时间。
 
    人员卫生处理:对污染或可能被污染人员进行人体,着装,随身物品等的消毒与清洗等除污染处理。

    有效氯: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,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(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),其含量用mg/L或%表示。

二、目的与作用

  (一)消毒的目的:消除或杀灭由传染源排出到环境中的病原体,使其达到无害化。

  (二)消毒的作用:切断传播途径,控制传染病的传播。


三、常用消毒方法

(一)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

·高压蒸气灭菌-利用压力和温度的双重作用,是最可靠、最有效而又安全的灭菌方法。通常压力为1.05g/cm2温度121-126℃,15-20分钟即能杀灭芽孢,适用于耐湿热的物品。

-注意:清洁干净,独立包装,金属物品包放下层,难灭菌的和布类物品放上层。装放物品的总体积不能超过灭菌柜容积的80%

(二)常用的化学消毒方法

 

 1.化学消毒法-利用化学消毒剂作用于病原体,使蛋白质变性,以达到杀灭病原体的目的。化学消毒虽有杀菌效果不稳定,或可腐蚀物品,或具有一定刺激性和毒性,或可造成环境污染等不足之处,但因其消毒剂种类多,适用性广泛,使用方便,故在消毒中仍占有重要地位。



  2.地面的消毒:无明显污染物时用含氯消毒液或喷洒消毒,每天1次。遇污染随时消毒

  3.环境物体表面用有效含氯消毒液、进行擦洗喷洒或浸泡消毒,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min


(三)气溶胶喷雾消毒法(超低容量喷雾法)

什么是气溶胶?

      气溶胶是指固体或\和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。其粒径一般为0.001-10μm。在动物集中的地方,由于动物打喷嚏、咳嗽、鸣叫等产生的以唾液、粘液等为主要成分的气溶胶特称为飞沫,飞沫中的水分蒸发后剩余的粘液蛋白、微生物等,称为飞沫核。飞沫有90%以上的直径小于5μm,飞沫核的直径一般为1~2μm,均能长期飘浮在空气中,是引起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。
 

 1.粒径20um以下占90%以上,应使用气溶胶喷雾器(超低容量喷雾器)适用于密闭的房间或管道等物表和空气消毒。计算好需要消毒的空间体积和消毒剂的浓度。喷雾时,关好门窗,喷距以消毒剂溶液能均匀覆盖在物品表面为度。喷雾结束30min~60min后,打开门窗,散去空气中残留的消毒剂雾粒对消毒人员和物品的防护,同普通喷雾消毒法,尤其应注意防止消毒剂气溶胶进入呼吸道。

 


客服

电话

公众号